药师经修持网
标题

药师经讲记

来源:药师经修持网作者:时间:2020-04-12 16:51:18
药师经是佛门的经典,同时传承的时间也很长,如果我们没有一定底子去诵读的话是很难读明白的,所以说很多的师兄都会去看看讲解,帮助我们更快的理解药师经的含义的。宗宙法师今天我们要讲《药师经》,这在我们上虞多宝讲寺应该说是首次的讲经。如果严格地界定的话,应该是讲佛说过的这些经典,叫作讲经。像我们以前传法、讲一些其它的论,这些就不是属于这个狭义的“经”。所以也可以说是第一次开讲这样一部经典。一 开讲缘起:这

药师经是佛门的经典,同时传承的时间也很长,如果我们没有一定底子去诵读的话是很难读明白的,所以说很多的师兄都会去看看讲解,帮助我们更快的理解药师经的含义的。

宗宙法师

今天我们要讲《药师经》,这在我们上虞多宝讲寺应该说是首次的讲经。如果严格地界定的话,应该是讲佛说过的这些经典,叫作讲经。像我们以前传法、讲一些其它的论,这些就不是属于这个狭义的“经”。所以也可以说是第一次开讲这样一部经典。

一 开讲缘起:

这个缘起,是前段时间我们一位男众师父祈请大宝恩师讲《药师经》,大宝恩师同意了。然后大家就期待着大宝恩师开讲。后来大宝恩师对我说:“我的意思是答应下来,叫你去讲经。”所以我是受了师父的嘱咐来给大家讲。之后有一些居士又请了一下,大意是说不管是谁讲,只要讲《药师经》就可以。就是这么一个缘起。

\

《药师经》是我们每天要念的功课之一。因为是天天要念的经,除了求加持以外,很多人就希望能再了解一下它的意思。按照我个人的想法,这部经如果没有从师父那听过,我觉得讲起来没有把握。但是师父确实也没有讲过,我只得到过师父念这部经的传承;还有一位我的老师——乐助法师,也给过我这个念诵的传承。那么我只得到过念诵,讲解是没得到过。这样的话,如果给大家也念一遍:如是我闻……,大家可能得到这个语的加持,但是对于理解它的意思,可能帮助不大。所以我就准备请师父加持,师父说,根据他讲的这些经论如《俱舍论》、唯识的论点,以及其它的论点,作一番简单的、浅显的解释。我想,大的原则是有经论的依据的;别别的一些段落,如果是出于我个人的理解,我会跟大家说:这是我自己这么认为的,不一定就是经文的原意。这我会简别出来的,这样大家可以作参考。希望能够让大家得到利益,求大宝恩师、传承上师的加持,也求药师佛的加持。大概的缘起是这样。

二 讲经和听经的目的

我们在讲的时候,因为听的人不同,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和想法,有的人希望通过听经,能够得到药师佛的加持,求什么就得什么,所求满愿,希望能够出现这种很有感应的事情;有的人希望能够把握住经文的大原则。当然,每个人的所求不一样,所以对我来讲,不可能对所有人都能够讲到他心里去,但是我的意乐,总的说就是尽可能使大部分人都能得好处。师父还专门交待要讲一些感应录——关于念药师佛、念《药师经》得到的一些感应。我想这对大家来说应该是都能得到好处的。在这个基础上,还会进行一些销文的尝试。

总的来说,希望大家在听的时候先作好思想准备,就是自己尽量要知道,比如我们听经,有一个主要的目的,就是至少是要为了得到下世的人天果报;究竟的,要得到佛位。但是,如何发起这种想要的心?那就要靠了解自身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。了解了以后,你就会有忧患的意识,觉得你是需要得到下士的安乐、增上,也希望得到解脱。这就要看我们自己现在存在些什么问题,比如我们存在着很多的疾病,还有衰老、事业的不顺利、家庭的种种问题、后代子女的培养问题等等。这些如果对你形成了一种困扰的话,就是一个问题。如果你不去想这些问题,你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,那就没有希望了。就像一个人他认为他的病,比如是躺在床上爬不起来的——他一生下来就是这样的,他觉得这很正常,那他就不想爬起来,这就很麻烦。如果这个人本来是活蹦乱跳、很健康的,但是突然有一天爬不起来了,他就会知道:原来这不正常。我们就是要发现自己的问题。首先从身体上,比如感冒、拉肚子、哪里不舒服、脚痛、头痛,当这些对你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的时候,你就会知道:现在出问题了。那你就想解决。这是身体的问题,我们要看到。心理的问题,当我们的心情平和宁静的时候,就像一碗清澈的水一样,能够照出东西来;心如果波动了、乱了,就不寂静了,就像水搅浑了,摇曳晃荡,你坐立不安,睡也睡不着。这就是我们的心有问题。如果你想解决这些问题,就要找一种解决的方式,那就要去找一个了解这种方式的人。那我们就要观想:当时佛说《药师经》,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,其实我们现在这些凡是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,都可以从这个方法上得到一些好处。听这部经就有这样的作用。

经,就是佛说的。凡是佛以外的菩萨、罗汉或者有传承的大德讲的,都可以叫作论。经,只有佛能说。在我们讲《药师经》的时候,要说一下,我们为什么把《药师经》定为功课呢?大宝恩师说主要的原因,是定公上师说末法时代众生修行的障碍很多,比如身心的障碍很多,身体很差,这样就形成一种修行的障碍。尤其是出家众,相对而言财物方面比较少,如果生病了,没有医药费,就看不起病,或者不一定有很好的医疗条件。那么通过念《药师经》,可以消除很多这样的障碍。还有,在末法时代,一个僧团、一个道场要住持正法,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障碍,通过念《药师经》,也可以遣除这些障碍。所以后来我们道场也就一直在念《药师经》。再者,现在的信佛的人包括居士在内,他们也有种种的不如意和很多的障碍,在他们要求加持的时候,通常,大宝恩师一是安排常住在每天的《药师经》念诵后为他回向;二是大宝恩师自己念《药师经》也会为他们回向。主要通过《药师经》回向给他们。

三 释名题

甲一 闻名的好处

《药师经》的全名是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》,“药师琉璃光”,是这尊佛的名号;“如来”,就是佛的十号之一。这是讲人的名字。这部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:只要你念“药师琉璃光”的名号,就可以成办种种好处。就经题而言,它里面也有很多的内涵。“药师琉璃光如来”,总的来说,一切佛的法身是平等的、没有什么差别的。如果一个补特伽罗现证佛的智慧的时候,他的智慧那一分可以称作为智慧法身,他的智慧上的那个空性,就是清净法身。这是平等的。但是每一尊佛到底什么不同呢?比如他的寿量不同,他的种性不同,还有他的各种各样的事业也不同,有这样那样的区别。所以总的来讲,说一切佛平等,是指法身平等。但是他会显现出不同的差别,比如琉璃光如来显现的是以这种蓝色的身来度化有情,阿弥陀佛则身金色,五方佛里的阿弥陀佛又是身红色。他有他不同的弟子,针对不同的所化机,他会显现不同的颜色来调伏。

\

那么,当我们听到“药师琉璃光如来”这个名字,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功德呢?就如刚才说的,所有佛的这些果德,他修行成就的一种力量,用一种名字来概括,比如药师佛用“药师琉璃光”这个名字来概括,其实就包含着他很多不同的事业功德、化身功德、佛土功德,以及不同的眷属等等。当我们听到“药师琉璃光如来”的时候,我们思考:如果一个从来没有听到过药师佛的人,突然听到这个名号,他就会去了解:他是怎么样一尊佛?他是怎么样成佛的?比如我们去认识一个人,通常是先从听到他的名字开始。举个例子:假设你是医生,当你听说今天你们城市来了一位全世界顶尖的、医学界公认最好的博士导师,他能够治疗无数的绝症。这样的一个医生来到时,你会有很不一样的一种感觉。这种感觉从哪里出生?从他的名字上出生。比如这个人叫张三,你是通过听到张三这个名字,再去了解他有怎样的背景。首先是从他的名字而进入这种了解。这就表示,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有所了解的时候,你就会对他产生极大的意乐——你很想见他;见了他、接触他以后,发现他很有智慧、很有能力、很有功德,你就对他产生了兴趣——你很仰慕他,很想得到他的这些功德,这样就成为一种欲乐心;然后你就会发动用功,像他那样刻苦地去学习,最后得到和他差不多的,或者跟他一样的功德。如果有一天你得到这样的功德的时候,反溯回去,最初的那个因是什么?就是你听到他的名字。

现在我们要由听闻“药师琉璃光如来”这个名号,然后去了解,对他的功德产生一种认识,产生欲乐心,然后发勤精进。仅仅一个名字,对我们都会有极大的影响,只不过我们对这个影响还没有真正地了解到。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心念:我今天能够听了开头,能够听到“药师琉璃光如来”这个名字,仅仅如此,也是有极大的善根和福报的,就如同前面举的那个例子。

甲二 经题涵摄了整个道次第修证体系——根道果

我们在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有这样的一种事业,就会想:到底他有什么样的功德?下面介绍“本愿功德经”。“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”,这整个经题中,“药师琉璃光如来”,这是果。它的因是什么?本愿。愿、行、果这三个是有因果关系的:果德是由行而成办的;行是由愿而成办的。这样,当我们对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果产生兴趣,想了解它的时候,那就去求它的因。就好比你对某一位歌星或电影明星非常崇拜,你是从他的果上面生起信心的。你就看着他,“哇!长得好庄严啊!你看他唱得真好听!好吸引人啊!”一见就高兴得不得了。这个结果来自于什么?他读了什么学校,他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,他遇过一些什么样的人等等。凡是关于他的鸡毛蒜皮,你都喜欢去看一看、听一听。就好像现在电脑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明星的家庭琐事,仅一点点都会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。因为你对他这个果感兴趣了,所以你对他的因也会感兴趣。

所以,如果我们想了解药师琉璃光这个果德,那就从他的“行”上面去了解、从他的“愿”上面去了解。如果没有愿,就没有行;没有行,也不会有果。这实际上就已经含摄了佛陀的整个道次第修证体系——根道果。这个果就是两种:一是法身,一是色身。它的道是什么?方便和智慧。它的因是什么?他的所依是什么?观择二谛——世俗谛和胜义谛。通过观择,正确地了解世俗谛,就发起这个可修的道——修方便分,比如大悲心、菩提心,然后得到自身圆满的果——自身的报身、化身,具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,成办利他。观择胜义谛,能够无倒地了解,通过修智慧分,就是比量、现量地去了解两种无我,然后达到现证法身,次第圆满。你要得到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两种果德,就要通过这个“行”,“行”要靠“愿”。这里讲的主愿,就是菩提心——“为利有情愿成佛”;别愿就是这十二大愿。十二大愿实际上就表示菩提心是如来之因,由于有菩提心——想成佛的这个心,就能够得到成佛这个果。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这个果那么殊胜,和每一位佛不同的区别,主要来自于他的本愿。比如某一位佛,他这样发愿:要在成佛的时候以如何如何的方式利益众生。那当他成佛的时候,呈现出的景象就是以这样这样的方式利益众生。有些人就疑惑了,说:“念了药师佛,我就能得到这样这样的好处,但是佛本来就那么圆满,我不念他,他也应该同样能够饶益我吧?因为佛的功德是任运的。”当然,在佛的果德上,他是任运地成办利他的,根本不需要去想“我要利益这个,不利益那个”,但是不用想就能利益他人,这个结果来自于他发愿的时候,是以这样的愿力而成办这样的利他的事情。所以,由于这样的因缘法,决定佛在果德的时候也是这样:有人念了他的名号,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这一分的利益,而不是说无因生的。佛可以任运地利他,但不是说可以无因地创造一些没有的东西。佛教不会无中生有,也不会把有的变成没有。有就是有,没有就是没有,这不能混起来。所以我们发愿是很重要的,也就是说,我们现在发一个什么愿,将来就会感一个什么果,要知道两者是有因果关系的。现在我们作为一个凡夫,怎么去了解这些事情?要通过闻思修。比如我们现在要了解药师琉璃光如来到底有多少功德,那么从果上来看,从因上来看。从果上来看,在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里面我们等会可以接着去看;从因上来看,也就是从这十二大愿里面去看他的本愿的功德,由于他的本愿,成办了这个果德,所以说这个本愿,也是有极大的功德。由于看到了本愿极大的功德,我们产生了极大的信心。由于产生了信心,就可以达到《药师经》主要所说的目的——为了令闻者业障消除,能够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。这样,通过产生的强烈的信心,我们得到了业障消除,得到了佛的摄受和调伏,也就得到了安乐,得到了所要成办的利益。

“经”,刚才讲过,是佛所说的。这简别了菩萨、罗汉所说的“论”。总的来讲,凡是经和论,都是能够利益安乐众生的。

甲三 缘念的行相不同,产生的心态也不同——要缘念功德

刚才讲的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》,是经题。我们现在要了解的是,到底药师琉璃光如来发了什么样的本愿?有十二个大愿,下面我会讲。由于这样的大愿,他成就了种种殊胜的功德,我们看到了,产生强烈的信心——原来药师琉璃光如来有这样的功德!这样念的时候就会有感触了,比原来不了解功德的时候,有一种更强烈的信心。我们在念经、念佛、还有念功德、恩德的时候,为什么心经常处于一种没有感觉、比较麻木的状态呢?原因就是我们跟这个清净的法不够相应。因为我们的善根本来就不深厚,再加上被业障等各种障碍障盖住了,所以就更不能产生感应了。而跟染污的法,我们容易产生感应。比如你经常玩电脑,到某个网站上去看什么色情的东西、无聊的绮语,一看到那个网站的名字,一看到那个图案,你的心就躁动起来了,一下子感受就出来了。一念这个网站的名字,可能你马上就会有了感觉。那说明我们跟一些染污的东西是很相应的。又比如你念一些你讨厌的人的时候,根本不用念他的名字,你只要一想他那样子,他那脸,你就马上把他丑化了,然后就会生起一种强烈的讨厌,看到的满是他的过失。我们平时讲到修上士道的时候,总觉得修不起来,没有感觉,就是因为最前面的基础工作没做好。因为通常我们的心的运作方式是这样的(也不是一切情况):凡是我们接触到的人,我们通常爱看的是他的过失。就是当你缘这个人的时候,显现出来的行相是以过失为主的,所以我们的心经常就是不高兴。由于你取的是他的过失的那一分,你对他整个人也就不高兴,这是很显然的。我们分析自己心的运作方式,之所以对某个人不高兴,其实主要是对他的过失不高兴。比如有人干了一件坏事,你就破口大骂的时候,其实主要是受到前面看过失的那个心影响了。由于你看了过失,你的心就不欢喜,不欢喜的话你就讨厌,讨厌的话你根本就不想利益他。即使他再苦,生活在社会再是怎么底层,你都不愿意利益他,你觉得他是活该。这很简单,举个例子,很多人在放生的时候,对那些小虫、小贝壳、小鱼等等充满了悲悯心,觉得它们好可怜;如果再大一点,看见一个屠夫在屠牛、屠羊,假如你经常放生牛羊,你就会觉得它们好可怜,你对那个牛、羊生起了极大的悲悯心,想把它救拔出来,你去向屠夫买,但是他不肯卖给你,还说:“我就是不卖给你,你要放,我就要杀它。”僵持之下,你可能会对屠夫产生一种强烈的瞋恨心,为什么?因为你看到了他的过失,你觉得这个人太没有善根了,业障深重,十恶不赦。你的心里的行相是这样。虽然所缘的都是有情,牛也是有情,屠夫也是有情,但是行相不一样。为什么呢?你看到的是屠夫的过失,觉得他就是一个坏蛋,如果你哪一天听说那个屠夫已经遭报应了,什么家破人亡、死得很惨了,你可能内心当中还会说:我叫你不要杀,你还要杀,你看,业果现前了吧!心中还略带一分快乐:果然,佛所说不虚。这就是说,我们的心态主要是缘念他的过失而产生的。如果我们不想要这个心态,就要从前面的因上下手。所以讲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,我们看功德之后,就会产生信心、欢喜心。我们之所以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事物会产生欢喜心,高兴,主要是因为我们看他的功德。同样的一个有情,比如说这个屠夫,他的妻子或者女儿缘到的他就不一样,可能他们不是佛教徒,不会观待他杀不杀猪、杀不杀牛,他们所缘到的这个屠夫,现出的行相是一个好爸爸,一个好丈夫,他养活了他们。他辛辛苦苦地在外边干活,累了一天,回来躺在床上,这个时候,对于他的妻子和儿女来讲,可能他是非常好的一个人,非常善良,尽心尽意地做着一个好爸爸、一个好丈夫,为了家庭疲于奔命。这就是说,他们看到这些的时候,即使他们也知道他在杀牛杀羊,但是他们不会观待他的不好,只会观待他的好。如果这个屠夫生病了,对一个不看他好处的人来说,觉得这是报应;而对于他的儿女或妻子来说,就会觉得他好可怜,“你看他那么累,为了大家做了那么多好事,给大家吃了那么多肉,累成这样,好可怜,一定要把他治好。”他们看到的是这些,看到了他对他们好的那一分,比如养活了他们。作为儿女来讲,他的爸爸养活了他的生命,还送他去读书,接受教育。由于他看到了功德,对他产生的是欢喜心,要利益他。一旦他看到这个屠夫的痛苦,马上就想解决他的痛苦。

这就是说,你看到的功德,就是后面产生利他之心的一种因。所以我们要知道看功德,我们了解了本愿的功德,同时我们就会产生信心,然后力求得到这种功德。这将引导我们走向佛陀的果德,就是也要做像他那样的人。我们为了成办无边的利益,不断地扩大心量的时候,发现只有佛陀能圆满成办,所以,就要为了利他这个目的而成办圆满的自利——要成佛。成佛要成办二种身,主要是这个色身。

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》这部经有很多种译本,有玄奘法师的译本,有义净三藏的译本,还有另外两种比较著名的译本。流通比较广的是玄奘法师的译本。义净大师的是《药师七佛经》[1],比这个广。下面是正文。

四 释经

甲一 序分 (说经因起分)

如是我闻。

“如是我闻”,佛陀告诉他的弟子以后如何简别是佛说和非佛说的——就是加一个“如是我闻”来简别。那有的人会这样想:你加一个“如是我闻”就代表是佛所说的,那他造一本伪经,前面加一个“如是我闻”,不也成了佛说的吗?会有这样的疑问。其实这个“如是我闻”背后还有一层意思。最初结集三藏的时候,主要是靠大家的记忆。首先这个经和论,它的体性是什么?它不是以纸上的文字作为体性的,文字是经论的一个符号、样子;经论本身的体性,是以字母为体的,就是“声”——能诠声。它一定是一种声音,所以“如是我闻”,你闻到了这个“声”,就听到了这个法,听到了“能诠声”。“如是我闻”就表示,假设佛说法,他的一个弟子去听了以后,别人问他,“你听的这个话是谁说的?”他为了取信于人——“如是我闻”,我是听佛说的。那他再往下传,他的弟子又从他这里听,弟子是对他有信心的,知道他不会骗他,他是从佛那里听的。那么他往下传的时候,这就是所谓的“口耳相传”,就是真正的“如是我闻”,是我从佛那里听的。这样,如果现在有人突然说,他做了一个梦,梦里面佛给他讲经了。他就说“如是我闻”。这个不是“如是我闻”,因为没有直接从佛那里听到,我们都没有直接从佛那里听到,这是共同的。但是,间接的一定要从佛那里流下来,所以这样是可以简别的。现在假的什么法王之类的很多,据说有个人说什么他就是现在的佛,说他讲经的时候不讲“如是我闻”,他讲“如是我说”。我们知道,如果是内道佛弟子,他所听闻的一定要来自于佛所说的。现在突然冒出个“如是我说”,这很可笑。

一时,薄伽梵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住乐音树下。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,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,及国王、大臣、婆罗门、居士、天龙八部、人、非人等,无量大众,恭敬围绕,而为说法。

在以前,从道安法师的时候开始,讲经一般分成三分,就是序分、正宗分和流通分。这里可以说都是属于序分的,讲到佛说法的地点,还有那些听法的弟子众,这里就是比丘众有八千人、大菩萨三万六千,还有其它无量的大众“恭敬围绕,而为说法”。

尔时,曼殊室利法王子,承佛威神,从座而起,偏袒一肩,右膝着地,向薄伽梵,曲躬合掌,白言:“世尊!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,及本大愿殊胜功德,令诸闻者业障消除,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。”

这里前面讲了这个缘起。佛在讲经的时候,是由曼殊室利菩萨,就是文殊师利法王子来祈请,希望世尊说“如是相类诸佛名号”。在《药师七佛经》里面是说七尊佛的名号,这里是讲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,还有他本来的大愿的殊胜功德。目的是什么?“令诸闻者业障消除”,第一是业障消除;第二,为利益安乐“像法转时诸有情故”。

在正文里面,后面会讲到,从讲完十二大愿之后,一直到咒语这里,都是属于“业障消除”的;后面从木刻版[2]的第九页后末行“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”起,下面的都是属于利益安乐的。最后就是十二药叉大将,是讲经名的,属于流通分。大概的,就是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之后,接着讲这个琉璃净土的情器庄严,之后就开始讲如何“令诸众生,业障消除”。这是第一个目的。第二个目的,为了利益安乐“像法转时诸有情故”。如何利乐?在“尔时(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)”那一段后面就开始阐述。

这就已经说出了他主要的祈请,后来佛说经的时候,也是按照这个去阐述的。

尔时,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:“善哉,善哉!曼殊室利!汝以大悲,劝请我说诸佛名号、本愿功德,为拔业障所缠有情,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。汝今谛听,极善思惟,当为汝说。”曼殊室利言:“唯然!愿说,我等乐闻。”

“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”,这是赞叹文殊师利菩萨,赞叹什么呢?文殊师利菩萨“以大悲”,由于大悲,劝请佛说诸佛的名号及本愿的功德。他为什么要劝请佛说呢?是为了“拔业障所缠有情”。因为这些业障所缠的有情需要拔除业障,所以要给他们说这部经。然后达到什么目的呢?就是“利益安乐“像法转时诸有情故”。那么就是“谛听”,这听闻轨理,希望大家好好地听,然后好好地思惟,听闻、思惟,然后修习。曼殊室利菩萨就按照这个听闻轨理如理地去做,愿意很好地去听闻。

甲二 正宗分

乙一 十二大愿的构架

佛告曼殊师利:“东方去此,过十殑伽沙等佛土,有世界名净琉璃,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、应、正等觉、明行圆满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薄伽梵。曼殊室利,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,发十二大愿,令诸有情,所求皆得。

然后佛就开始讲述了。“东方去此,过十殑伽沙等佛土”,这个世界的名字叫净琉璃世界,就是琉璃净土。琉璃净土的佛陀,号“药师琉璃光如来、应、正等觉、明行圆满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薄伽梵”,如来十号。讲的这尊佛陀的名号,刚才我已经讲过了,他有这样殊胜的功德。下面说他的所在地,“东方去此”,这里的东方,在一些现代人的注解里,喜欢用“八卦”来配这个“东方”的一些密意。我觉得这应该不是佛讲经的本意,经,本来是很深的东西,这样配,好像把这个经解释得跟世间一样,这样可能不是佛的密意。佛一般就是按照世间的这种名言,这边的东方,就是以这边作为参照物,那么这边的东方过了十殑伽沙等佛土,“有世界名净琉璃”。他有其它的表法,不是像我们看到的一些世间的各种各样的如配八卦之类的说法。这尊佛陀成就的世界,他教化的佛土叫净琉璃世界,就是眷属、佛土,还有成佛的这个名号。佛在成就的时候,一定会成就自身,成就三身,还有他的眷属、他的佛土,这是他的“器世间”,不同于有漏的器世间。他的成就一定会有这样的显现。

在我们,作为一个能依的有情,比如现在投生到娑婆世界,那我们所依的这个世界,就是一个看起来是不干净的地方。要知道,这和我们正好是配套的。不要说这都是外边脏,我是很厉害、很干净的,可惜是外边把我搞脏了。当真正随着我们修行的进步,我们的外境也会随之而净化的。这要了解。

下面是“令诸有情,所求皆得”,这个有情“所求皆得”,主要是能够去除“像法转时”这些有情的种种苦恼。佛说法之后,有正法时代、像法时代、末法时代。正法时代,修行的人证果证道的很多,相对来说比较容易,因为他的内因外缘都比较殊胜。像法时代就差一些了,修行证果证道的人要少很多,比较难,形象上看起来还能够保持,但是内心的证量达到这样的人,从总体上来说就少了。末法时代就更差了,所以说,在正法时代修行成就的多。但不是说所有正法时代的人修行都成就了,也不是说末法时代所有修行的人都不能成就。修行成就的人多了,所以叫作时代,这是从总体上来讲。末法时代还是有修行成就的人,只不过在大家所能接触到的范围,不容易看得到。打个比方,在电脑网络、信息不是很发达的时候,大家主要是通过比较原始的途径接触到修行的人,那时可能大家还是会觉得这里有一个,那里还有一个,觉得还是有。怎么现在信息那么发达,这些人反而不见了,听到的、看到的好像都是些不太像的人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因为一般而言,那种很想修行、很正统的人,通常又不愿意去招摇过市、去做广告,正好他退隐起来的时候,有很多假的修行人就冒出来了。由于众生一种共业的显现,所以好像越是这样,他越是看不到这些人,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。其实这样的人并不是没有了,他还活在这个世界上,还在那里,只不过被大家接触的缘分少了一点。这就是说,整体上众生福报下降了。当然也不是说所有这些最出名的都是很差的了,出名的人里面,成就者、大成就者也是很多,只不过也有很多不是真正的,正好借着这个时代应运而生,这主要还是众生自己的问题,而不是外边的问题。通过修这个药师法门,可以遣除这些障碍:身和心的障碍,这样就能够进道,能够获得利益和安乐。

利益和安乐,我们得到的安乐,主要是增上生的人天之安乐,还有究竟的解脱之乐、成佛之乐。利益,就是可以给我们这些我们所求的果。但是,在利益的时候,也不一定都是安乐的。比如师长对弟子进行教授教诫的时候,有时候要喝斥、要责骂,这时心里是很难受的,觉得很痛苦,也没什么安乐可言,除非他已经麻木了,对于被骂什么的没有感觉,那可能会“安乐”。在那个时候他就不安乐,但是得到利益了,那就是饶益有情。我们其实经常这样获得利益,但是不一定安乐。我们不是发愿要“乐及乐因”都具足、“苦及苦因”都排除吗?那么在利益和安乐的时候要分清楚,不要所求的仅仅是安乐。下面是十二大愿。

第一大愿:愿我来世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,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尽无边世界,以三十二大丈夫相,八十随形庄严其身;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。

第二大愿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身如琉璃,内外明彻,净无瑕秽,光明广大,功德巍巍,身善安住,焰网庄严,过于日月;幽冥众生,悉蒙开晓,随意所趣,作诸事业。

第三大愿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,令诸有情,皆得无尽所受用物,莫令众生有所乏少。

第四大愿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诸有情行邪道者,悉令安住菩提道中;若行声闻独觉乘者,皆以大乘而安立之。

第五大愿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有无量无边有情,于我法中修行梵行,一切皆令得不缺戒,具三聚戒。设有毁犯,闻我名已,还得清净,不堕恶趣。

第六大愿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诸有情,其身下劣,诸根不具,丑陋、顽愚、盲、聋、瘖、痖、挛躄、背偻、白癞、颠狂、种种病苦;闻我名已,一切皆得端正黠慧。诸根完具,无诸疾苦。

第七大愿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诸有情,众病逼切,无救无归,无医无药,无亲无家,贫穷多苦,我之名号,一经其耳,众病悉除,身心安乐,家属资具,悉皆丰足,乃至证得无上菩提。

第八大愿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有女人,为女百恶之所逼恼,极生厌离,愿舍女身;闻我名已,一切皆得转女成男,具丈夫相,乃至证得无上菩提。

第九大愿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令诸有情,出魔罥网,解脱一切外道缠缚;若堕种种恶见稠林,皆当引摄置于正见,渐令修习诸菩萨行,速证无上正等菩提。

第十大愿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诸有情,王法所录,绳缚鞭挞,系闭牢狱,或当刑戮,及余无量灾难陵辱,悲愁煎逼,身心受苦;若闻我名,以我福德威神力故,皆得解脱一切忧苦。

第十一大愿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诸有情,饥渴所恼,为求食故造诸恶业;得闻我名,专念受持,我当先以上妙饮食,饱足其身;后以法味,毕竟安乐而建立之。

第十二大愿: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诸有情,贫无衣服,蚊蝱寒热,昼夜逼恼;若闻我名,专念受持,如其所好,即得种种上妙衣服,亦得一切宝庄严具,华鬘涂香,鼓乐众伎,随心所翫,皆令满足。

曼殊室利,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、应、正等觉,行菩萨道时,所发十二微妙上愿。”

这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。刚才讲过,他的果德是由发愿而得到的。

刚才发的一张纸,将这十二大愿按照次第来分第一大愿、第二大愿是依灭谛来分的,第三、四、五是依道谛来分的,后七个大愿依苦集谛分——六、七、八,和十、十一、十二是依苦谛总分的,第九大愿依集谛来分。从苦集灭道来划分。

\

下面讲一下它的框架。灭谛,是我们每个想求成佛或者求解脱的人希望证得的。这里的灭谛指的是大乘的灭谛,他要求佛果。这个佛果就是用第一大愿、第二大愿来开述的,在这下面配四弘誓愿 “佛道无上誓愿成”。“佛道无上誓愿成”配的是刚才的道和果里的果位,就是他所欲求的是佛陀的果位,这是第一大愿、第二大愿。

依道谛分的后三愿是“法门无量誓愿学”,“法门无量誓愿学”配的是道和果里面的道,道分两个——智慧和方便,“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,令诸有情,皆得无尽所受用物,莫令众生有所乏少”。第四愿就是不行声闻道、不行邪道,也不行小乘道,而是行大乘道。这里就指出了药师佛当时的愿,走的是直接的、利根的、趣入大乘决定种性的道,不走弯路的。第五大愿是“修行梵行”,“得不缺戒,具三聚戒”,“设有毁犯,闻我名已还得清净”,这也是属于这个道所摄的,能够依戒而行,得到这个果。

后面的七个愿中,六、七、八,和最后的十、十一、十二,都是配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。那么成办这个道和果,要缘什么?缘二谛。二谛里面,方便分的,缘的是众生的苦,以此作为所缘,产生大悲。所以要缘众生的苦,还要缘这个苦的因,这是集谛,集谛也是苦谛,但是从它能生出果的这个作用上安立为“因”,叫作集谛,就是“烦恼无边誓愿断”。集谛里面有烦恼集、业集, “烦恼无边誓愿断”指的就是烦恼集。这里是说缘苦集谛,就能够产生大悲;如果对自相续的苦集谛不去生起真正的感受,是不能生起真正的大悲的。

这里面已经涵摄了中士道和上士道。在你产生大悲之前,一定要对轮回产生厌离;要产生厌离,一定要去缘、去了解这个真相——了解苦、集。如果没有这个,你就不了解它的真相;不了解真相,你就不会愿意出离。所以这里面已经把根、道、果都讲了。那么要断集,一定要了解两种无我。否则无力断除。这样的话,也就是正见了。所以在这里面,三主要道的三个要件已经有了。

由于你要断集,就必须有正见。这是属于智慧分,所以就要缘胜义谛。这就是刚才讲的缘胜义谛、世俗谛。缘众生的苦,你就会生起悲;然后缘这个事实的真相,你才能够断除苦和集。所以说修智慧和方便这两个,就能够获得究竟的色身和法身。

这就是药师佛十二大愿的一个构架。在缘念这个构架的时候就知道,就像我们在学道次第时候所知道的,“原来这就是一切诸佛共通道,都是一样的。”那么他别别的不一样的,是有别别的发愿。共通的就是说,“三世诸佛唯一解脱道”,同样的都是要缘这些构架,都要这样去生起的。

这里为什么从它的果先讲,再讲它的因、它的道,然后再讲它的根呢?这是由于我们先看到果的时候,会产生一种好乐心——觉得很高兴,很殊胜。由于你产生了这样的心态,觉得这很殊胜,你就去找:它是从哪里出来的?这时你就发现:是从它的道出来的。道又是缘哪里出来的呢?缘众生的苦。当你知道原来是这样,有这样的好乐心,你想“我也要生起”的时候,从修行的次第上来讲,你就要先从最前面的生起,就是从它的因上来生起。那么在正式讲的时候,就是从“拔除业障”和“利益安乐”开始。这主要是从它的生起上来讲。这时主要讲的就是苦,如何拔除这些业障,通过这个能够消除自身的这种苦。在这个基础上,然后会想到利益他人,要生起除他苦、利益安乐其它有情之心。这就是生起的次第,还是一样的,先要由最初的苦苦缘起。

缘苦苦,还有这个最初的苦,就可以把下士道放进去。缘坏苦,可以把对下一世的贪着放进去,观择对下世的贪着有怎样的种种过患。缘行苦,对生起厌离轮回、厌离三界来说,有这样的观择的需要。这样缘三苦,我们可以生起出离心——厌离三界、厌离轮回。有了这个以后,再观择其它有情也是这样的,生起大悲。如果不能真正地把握苦,不知道苦在哪里,不能把握行苦,那么真正的大悲就不能够在我们心里生起。这和做慈善、捐钱之类的是没有什么必然关系的。

乙二 要缘念功德、恩德而念佛号

刚才讲了,先从果上看,生起意乐;然后从生起的方面要先缘苦,这就是道次第。后面所讲的那些都是别别的、具体的一些苦,然后在这个苦上不断地深化。我们观苦要观深、观细,这样就可以产生我们所要的——先是厌离三恶道,厌离轮回,然后通过观择自相续以外的那些有情同样的苦,生起大悲,希望他们一起离开这些苦。离苦了,还要得到什么?得到解脱的乐和究竟果位的乐。我们在每天念的时候,通过这样思惟道次第,可以了解佛陀当年是怎样发这些愿的。他的发愿当中,就已经涵摄了道次第。因为这是药师佛本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大愿,行菩萨道的时候,他一定已经是菩萨,就一定进入了资粮道,一定已经发起菩提心。那么发起菩提心以后,还要发起这样别别的愿,当中又涵摄了这样的一个道次第。所以我们在缘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的时候,就会有极大的功德。当我们思惟道次第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加持:原来释迦佛所阐述的这些道,由宗大师提炼出来以后讲授给我们的,对我们是有极大的恩德的,原来药师佛也是这样饶益他的弟子的。所以我们会生起一种很强烈的信心。由于我们有了信心,在念“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”也好,“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”也好,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加持。

由于我们是有了感受而念的,不是仅仅念名字,比如你在念你的母亲或父亲,你不会念你爸爸的名字“张三、张三”这样念,念的时候,你心里就缘念到他——五蕴上随便一个,比如他的脸、他给你的一个东西、他跟你说的一句话,或者他对你的爱等等,你只要缘念到他、看他的功德那一分的时候,你会对他产生一种极大的信心;然后,如果你看到他对你利益的那一分,你就生起了极大的感恩心。我们念“药师琉璃光如来”也一样,不要仅仅去念这个声音、这个名字而已,要通过了解他的功德,不管是哪一分。由于了解了功德,当这个心掌控了你的整个心情、心态的时候,你再发言去念,这时念一句也是有巨大的功德的。所以,以“心念、口言”来念佛,这样的功德是非常大的。

包括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、念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”,还有念“皈依师父”也好,如果你在上座之前做这样的准备工作——通过闻、思,去了解,把这些准备工作在正式修行之前做好,然后你专心去念,把心专注在这个名号上的时候,也可以得到这样大的加持力。就像你在给你最感恩的人、最尊敬的人写信的时候,或者你在念他,手出于无意识或下意识地不断写他的名字的时候,每写一遍,都凝聚了你对他那种深切的感受。那么我们在念药师佛的时候,也要以这样的心态摄持去念。这种心态是可以试验的,当你有一定的了解、有一定的感触、有一定的感受的时候你去念,念的时候这种心态一开始不会持续很久,可能感受一会儿、激动一会儿也就过去了,也许只有三、五分钟,那在它过去之前,你停下来,安住一下,这是很好的。这时你就下座好了,不要老在那里念,“啊呀,还有一千遍没念,我先把它念完吧。”好像不念完对不起药师佛。这样的话,可能等你念完之后那个感受又变了,“好了,终于念完了,我现在可是完成任务了!”经常这样的话,下座的时候那种想要继续得到的心就慢慢消失了。所以我们在念的时候,要量力而行,不要强迫自己。有的人就更可笑了,“这怎么行呢?我还不如他们用功了,修行要精进嘛!”好像自己皈依的年数很多,如果念的时间比他们少,就不象样子了。精进的标准是什么?四小时、五小时、还是六小时?这样比起来就没有什么意思。修行用不用功、精不精进看你安住的这种状态,就是说对三宝的功德你能够了解、思惟,能够把心态转成像佛、菩萨、罗汉一样的心态,这才叫修行的厉害。你能安住一个小时,当然比只能安住一分钟的人要强,这是你功夫比他强。但是这怎么好比得出来呢?谁知道你的心强,别人的心弱呢?谁也不知道。所以要自己跟自己比,如果你原来念这个一点感受也没有,念这些染污的事很有感受,那么你好好总结,比如念了半年有没有进步?如果你觉得心好像老是被好的东西吸过去了,那就进步了;如果心还是被染污的东西吸过去,那就表示你还是不行,还在退步。有的人看起来好像修行很好的样子,突然出来了一款新的电脑或手机,一玩起来,不能自拔,整天时间就被它牵过去了,那毫无疑问就是修行退步了。这要去检查。

所以我们在念“药师琉璃光如来”的时候,要这么去思考他的本愿。要知道,他这个愿就殊胜在他透过这样的愿而成办了伟大的事业功德。首先,要成办佛陀的事业,他要有佛陀清净的身语意功德,而身语意功德就是由于他前面的愿而成办的,透过这样积集无数的资粮能够成办,这个资粮来自于他的愿。他想要成佛,想要利益众生,所以他那么努力地去干;干了以后,得到了这个结果;得到了结果并没有完,他要无休无息、无穷无尽地去利益众生。这种无尽、无边的伟大事业,是靠他前面这样广大的愿力而造成的。所有的果德来自于他因上的圆满、因上的伟大。所以我们在赞叹果德的殊胜的时候,同样要赞叹他因地的殊胜。因地这么殊胜,当然是很大的功德,那我们对这个功德生起感叹,我们也能获得了功德。由于我们获得这样的功德,就能够消除业障,能够得到利益和安乐。所以要这样去思考,去生起这样的信心,就知道原来佛陀的事业是这么的广大,原来是从他本来发愿的时候就已经……那我们不但要生起高兴、强烈的信心,还要想:原来佛陀这么伟大并不是高不可攀的,原来我这样的人也是有希望的,我现在学着发一发愿,串习串习——因一定可以生果,我如果想得到这个果,就要具备它的因。那我现在也是个人,也可以努力嘛!

如果我们不去转变自己的生命,只会越来越差。如果要转变,就把它转变得最好,就是成佛。那我们就去了解他是怎么成的,了解了之后,就跟着去学、去做,这样就得到极大的福。将来假设我们在座的各位成佛的时候,你们回想:当年某个时候,在多宝讲寺听了一部《药师经》,对药师佛产生了极大的信心。这也是一个因嘛!这样就很殊胜。所以,至于我们在整个过程中,可能身体还是很差,还是什么什么,但是我们有这样的信心——我已经有遥远的很殊胜的结果在那等着了,虽然现在看来暂时还没有出现这个结果,比如这里的痛那里的痛暂时还没有消除,也不用觉得太难过。就是我们所要的东西已经树立得很高了,附带的一些东西还没出来,那也没有什么遗憾了。

下面我们要作回向。回向之前,先缘念一下我们听闻的功德,还要感恩,能够顺利地听完,这都是靠上师三宝的加持。希望我们听到的东西能够对我们念经的时候产生一些良性的影响。

以上就是药师经的一部分讲解了,我们学习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讲解进行对照,让自己能够更快的去理解药师经。

相关推荐
热点栏目
推荐阅读
传龟袭紫 传龟袭紫

传龟袭紫成语名称传龟袭紫成语拼音chuán guī xí zǐ成...

传道受业 传道受业

传道受业成语名称传道受业成语拼音chuán dào shòu yè...

传风搧火 传风搧火

传风搧火...

传道授业 传道授业

传道授业成语名称传道授业成语拼音chuán dào shòu yè...

传神阿堵 传神阿堵

传神阿堵成语名称传神阿堵成语拼音chuán shén ē dǔ成...

最新文章
我与先生,夙期已久,人间 我与先生,夙期已久,人间

我与先生,夙期已久,人间无此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...

成大功者不小苛 成大功者不小苛

成大功者不小苛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成大功者不小苛...

我之出而仕也,为天下,非 我之出而仕也,为天下,非

我之出而仕也,为天下,非为君也;为万民,非为一...

成名每在穷苦日,败事多因 成名每在穷苦日,败事多因

成名每在穷苦日,败事多因得志时。...

我姑酌彼兕觥,维以不永伤 我姑酌彼兕觥,维以不永伤

我姑酌彼兕觥,维以不永伤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...

成大事功,全仗着秤心斗胆 成大事功,全仗着秤心斗胆

成大事功,全仗着秤心斗胆,有真气节,才算得铁面...

我军青坂在东门,天寒饮马 我军青坂在东门,天寒饮马

我军青坂在东门,天寒饮马太白窟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_1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_1

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...

我家襄水曲,遥隔楚云端。 我家襄水曲,遥隔楚云端。

我家襄水曲,遥隔楚云端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...

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。 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。

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...

手机版 网站地图